广东地处亚热带地区,受季风气候影响,全年高温。因此,广东的气候比较温和湿润,同时也闷热湿热,这也是广东在古代为什么被称为树木草丛杂生,瘴气经常出现的南蛮之地的原因。所以广东人对生性寒凉的食物甚是偏爱,平时就爱喝清热祛湿的凉茶。除了用凉茶清热,广东人也喜欢煲汤来清热,对于汤的性能也有一定的讲究,大体可以定义为八个字:清热祛湿,滋阴补肾。

图片来自网络

肇庆位于广东的中西部,这里不仅有北回归线上的绿洲—鼎湖山,也有生性寒凉的著名食材—七星剑花。剑花,又名霸王花,属于药食两用的食物,世界上单朵最大的花,每朵花开五瓣,在《岭南采药录》讲述:“止气痛,理痰火咳嗽,和猪肉煎汤服之”。而与剑花搭配最得意的食材是猪骨,配料是花生仁、红枣、蜜枣。花生仁的作用是补肾,红枣是旺血,而蜜枣则是增味。而作为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人,我是吃着这个汤长大的。

图片来自网络

小时候,母亲在那窄窄的巷子里生起了火炉,那炽热的蜂窝煤总是散发出点点的火星粉,在一束阳光的照射下,会更加明显,以前不明白那是什么原因,后来长大了才知道那是一个化学现象—通体。在以前的记忆中,母亲是个话不多的人。母亲把所有的食材都准备好,然后洗干净,但是猪骨会有点麻烦,要放进炒锅中滚烫的热水里泡一遍,母亲说这是去腥,之后就在冲一冲凉水。再然后,就全部食材一并放入煲汤的佤锅中,加上适量的水。先武火煲,等到第一次汤水泡开,再转而为文火,继而炖上两三个小时。准备功夫完成后,在等待时间的见证时,母亲也会拿一把大葵扇,为这已经烧得很旺的煤炭再增加多些风力与氧气,让它更旺。

太阳被黑夜渐渐吞没,留下夕阳的一道余光,时间总是稍纵即逝的,很快,汤味充斥着整条巷子,飘香十里。此时,上屋老奶奶家的大黑猫会探出那乌黑的头颅,以及会放出闪光犀利的眼神。

父亲外出回来,母亲就为父亲盛一碗刚刚新鲜出炉的剑花猪骨汤。此时,剑花在氤氲的水蒸气中显得有点暗黄。但也毫不打扰母亲情不自禁地哼起广东地区的小调《月光光》。再浇上黑色的浓郁的酱油,此时未经过搅拌的剑花,有酱油在上面流淌着,就有种泼墨留白的方寸感。夹起一著剑花,品尝一口,初时与平常青菜无不同,再大口品尝时有种丝滑感在舌尖上流淌,那般清香更是在口腔中萦绕,在你不知不觉间,剑花被滑进喉咙,吞下胃里。留下的只有满口黄豆酱油与嘴角剩下的剑花残骸。此时,会感觉到口渴,目光锁定在那碗充满骨胶原蛋白的猪骨汤,那肥庾的猪骨的沉默似乎在等待临幸。先品尝一口膏汤,猪骨蛋白质与剑花维生素相互交融、汇合,有种天作之合的感觉。然后再咬一口猪骨,留香溢出嘴角,尽是满足。以平凡食材百般滋味,烹一锅鲜美,品一品人间风味,愿往后的生活都有美味相伴。

以平凡食材百般滋味,烹一锅鲜美,品一品人间风味,愿你我往后的生活都有美味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