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沉的材料可以造船。

2.知道相同质量的橡皮泥、相同大小的铝箔,做成船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越容易浮在水面上。

3.认识到船的稳定性与其结构有关。

4.了解其他技术的发展推动了造船技术的发展。

科学探究目标

1.探索用橡皮泥和铝箔造船,不断改进船的形状来承载一定重量。

2.经历“设计—制作—测试—分析—改进—再设计”的工程设计的典型过程。

3.通过操作、阅读资料等形式来改进船的稳定性。

科学态度目标

1.体会到不断改进设计对结果的影响。

2.从船的发展历程学习中,激发创造欲望。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到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发现相同质量的橡皮泥、相同大小的铝箔,做成船型后,它们受到的浮力增大,因而更容易浮在水面上。

难点:不断改进船的形状、结构来增加船的载重量和稳定性。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水槽、防水橡皮泥、铝箔、垫圈、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学生材料一套、船的稳定性相关视频、教学课件。

流程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聚焦 1.引入:通过上节课的探索,我们知道竹竿和木头可以用来造船,那还能用哪些材料来造船呢?(预设:塑料、泡沫等。)这些材料有什么共同特点呢?(预设:都能浮在水面上。)

2.提问:(教学提示:出示橡皮泥。)你们认识这种材料吗?(预设:认识,它是橡皮泥。)它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怎样呢?(教学提示:演示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3.追问:沉的材料也可以造船吗?(预设:可以。)为什么觉得用它们可以造船呢?(预设:因为现在的轮船大多是钢铁造的,钢铁也是沉的材料。)

4.揭题:(教学提示:出示教材P26船厂用钢铁造船的图片。)沉的材料也可以造船,今天,我们就来用沉的材料造船。(板书:用沉的材料造船)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并提出新的问题,引导学生聚焦船的材料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用沉的材料造船的兴趣。

探索与研讨 探索一:用橡皮泥和铝箔造船

1.提问:橡皮泥在水中会下沉,你们有办法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吗?(预设:把橡皮泥做成船型、碗形、荷叶形、空心饺子形等。)

2.讲解:(教学提示:出示铝箔。)这种材料是铝箔,生活中通常用它盛装食物。铝箔和橡皮泥一样,放到水中会下沉,是沉的材料。

3.布置任务:请大家分组讨论分别用橡皮泥和铝箔造船的方案,并绘制设计图。要求船至少可以装载20个垫圈,并且不会沉入水中。



4.活动:分发材料,指导各组学生根据设计图分别用相同质量的橡皮泥和相同大小的铝箔造船。

探索二:测试橡皮泥船和铝箔船的载重量

1.过渡:我们已经成功地用橡皮泥和铝箔造出了船,下面我们来测试它们是否达标。

2.活动:指导各组学生测试船的载重量,并完成活动帮助卡。提醒学生在测试过程中可以不断改进、完善小船,使船的载重量增加。


3.提问:为什么沉的材料做成船型后能浮在水面上呢?请大家再次将船放在水中,并用手按一按,有什么感觉?(预设:感觉到手被向上托起。)

4.讲解:大家感受到的手被向上托的力就是水的浮力。橡皮泥和铝箔被做成船型后,它们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增大了,因而更容易漂浮在水面上。随着技术的进步,钢铁也能造船。钢铁制造的船不但坚固,而且载重量也更大。

【设计意图】橡皮泥和铝箔是两种容易加工的材料。让学生经历工程设计的典型过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沉的材料也可以造船,认识到要使船实现一定的载重量,需要不断改进设计,提高制作技术。探索实践之后,归纳出让沉的材料浮起来的方法,是对浮力认识的延伸。

研讨汇报

浮力:指流体(液体、气体、胶体等)作用于浸在流体里的物体(部分或全部)的向上托起的力。物体在流体中受到的浮力,与其在流体中的体积和流体的密度有关。


拓展与小结 1.拓展:(教学提示:出示教材P28渡船和双体帆船的图片。)渡船是主要用于载运旅客、货物、车辆和列车渡过江河、湖泊、海峡的运输船。双体船是一种带有两个平行船体的小船,常用作内河或沿海的客船、渡船、工程船等。

2.提问:渡船和双体帆船的结构分别有什么特点?(预设:渡船的底部特别宽阔,双体帆船有两个船体,驾驶舱和甲板的空间较大。)对于增加船的稳定性,你们有什么新的想法?(预设:增加船的底部面积和做成双体船的方法可以增加船的稳定性。)

3.过渡:事实是否如大家猜想的那样呢?让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一下。

4.活动:播放船的稳定性相关视频,引导学生认真观看。

5.小结:船的底部越宽阔,稳定性越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践操作总结出结论,并播放相关视频,使学生深入体会形状对船只稳定性的影响。

教学反思

通过上节课的研究,学生已经认识到可以用浮的材料造船。根据生活经验,也能理解沉的材料同样可以造船,但他们一般不会深入思考其中的原因。因此,本课通过让学生再次体验“问题—设计—制作—测试—完善”的技术与工程学习过程,初步感知增大船的浮力的原理,并总结出实现船稳定漂浮的方法。对于本课的探索活动,教师应该在课前进行下水试验,保证提供给学生的橡皮泥和铝箔的量跟垫圈的大小匹配,并设置恰当的进阶性目标,使探索过程更富层次性和挑战性。

课后作业

三、选择题。

1.在动手做小船之前,首先要做的事情是()。

A.找做小船需要的材料

B.思考并设计小船

C.全班汇报交流船的设计

2.要想使沉的物体浮在水面上,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A.增大它的重量B.把它做成船型C.减小它的重量

4.成成制作好铝箔船后,想测试下它的载重量,当他往小船上放了25个垫圈时,小船刚好没入水中,那么该铝箔船的载重量是()。

A.26个垫圈B.24个垫圈C.25个垫圈

参考答案

三、1.B2.B4.B